野外观测场

    牟平站以烟台四十里湾海域为核心观测区,构建了海湾、河口、低氧区及生物灾害四大固定观测场,依托固定监测设备布设与定期航次调查相结合的技术体系,系统开展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的长期监测与综合研究。重点关注在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双重胁迫下,海湾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内在驱动机制及生物资源响应特征,并同步实施生态灾害的动态监测与早期预警。为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长序列、高质量的基础数据与科学依据。

(1)长期观测场

海湾观测场:聚焦烟台四十里湾生态系统整体健康状况,布设13个长期观测站位,建立了涵盖水文、化学、生物等多要素的综合监测网络,持续积累长时序观测数据,为海湾生态演变研究提供基础支撑。

河口观测场:围绕烟台四十里湾海域逛荡河、辛安河、沁水河,布设3个长期观测站位,重点监测河口区域陆源输入通量,通过营养盐、污染物等关键指标的动态监测,解析陆海相互作用对海湾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

(2)专项观测场

低氧观测场:针对夏季频发的缺氧灾害问题,低氧区布设1个固定观测站点,开展溶解氧时空分布特征、形成消长过程及其生态效应的系统监测,为缺氧灾害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灾害水母观测场:烟台四十里湾海域布设3个固定观测站点,专项研究致灾水母种群动态,通过暴发期种群数量、分布范围及环境因子的协同监测,揭示水母暴发成因和扩散规律。

赤潮观测场:烟台四十里湾海域布设9个固定观测站位,结合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和现场调查采样,实现对赤潮发生风险的动态评估与早期识别,为海湾生态安全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春晖路17号  邮编:264003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10756号-1  烟公网安备37060202000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