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海岸带大会在烟台顺利召开
7月28-30日,由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承办的第三届海岸带大会在烟台顺利召开。本次会议以“可持续发展的海岸带”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356家科研院所、高校等从事海岸带空天信息技术、生源要素循环、动力过程、污染物防控、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学生,学术期刊的主编、编辑以及企业家代表共800余人出席会议。
大会现场
7月29日上午大会开幕式。烟台市政协主席于永信、大会主席苏奋振、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秘书长卫征、国际数字地球学会秘书长梁栋、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所长秦松先后致辞。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所长秦松主持开幕式。各位致辞嘉宾围绕海岸带可持续发展、遥感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等主题发表讲话,为大会的顺利召开奠定了基调,体现了政产学研各界对海岸带科学研究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为后续的学术交流活动拉开了序幕。
烟台市政协主席于永信致辞
大会主席苏奋振致辞
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秘书长卫征致辞
国际数字地球学会秘书长梁栋致辞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所长秦松致辞
大会共带来15个主旨和特邀报告。主旨报告环节,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潘德炉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周成虎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苏奋振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海岸带广义蓝碳资源增值的思考”“海岸带遥感大数据应用研究”“大变局下的海洋地理学—变与不变、守正与创新”的主旨报告。特邀报告环节,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席北斗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松研究员、河海大学辛沛教授、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书记王菊英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崔保山教授、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魏泽勋研究员、宁波大学孙伟伟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李道季教授、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曾江宁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陈军教授、厦门大学李忠平教授、五邑大学栾天罡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十五五’生态环境科技展望与初步思考”“多重压力下的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理念、风险防控与人海和谐”“地下河口排泄路径、通量交换和淡水利用”“面向‘十五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的需求与思考”“滨海湿地水文连通的生态效应与调控”“中国近海潮汐演变及潮致混合参数化”“红树林遥感监测前沿技术与应用”“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研究:问题与挑战”“保护修复生态安全屏障 建设美丽海洋生态家园”“从水色遥感到全时息感知的一点实践”“Ocean Color Remote Sensing of Coastal Waters: Progress and Challenges”“污染物在红树林湿地的生态效应”等报告。大会主旨、特邀报告环节由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所长秦松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苏奋振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陈军教授、宁波大学孙伟伟教授共同主持。
与会专家从多学科视角出发,探讨了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遥感大数据应用、潮汐演变与混合参数化、微塑料污染防控、滨海湿地保护等前沿领域,强调了科技创新在实现人海和谐、建设美丽海洋生态中的关键作用,为“十五五”期间我国海洋与海岸带领域的科研布局提供了重要思路。会议体现了守正与创新并重的理念,既关注传统海洋地理学的理论深化,也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在应对海洋环境挑战中的应用。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潘德炉院士作主旨报告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周成虎院士作主旨报告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苏奋振研究员作主旨报告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席北斗研究员作特邀报告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松研究员作特邀报告
河海大学辛沛教授作特邀报告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书记王菊英研究员作特邀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崔保山教授作特邀报告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魏泽勋研究员作特邀报告
宁波大学孙伟伟教授作特邀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李道季教授作特邀报告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曾江宁研究员作特邀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陈军教授作特邀报告
厦门大学李忠平教授作特邀报告
五邑大学栾天罡教授作特邀报告
7月30日,32个分会场为参会代表提供了交流学术思想、分享科研成果、探讨海岸带前沿科学问题的平台。分会场议题围绕可持续发展的海岸带这一会议主题,分别就“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遥感监测”“海岸带资源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估”“海岸带地形地貌与形变监测”“海岸带精细遥感”“海岸带/海洋生态健康智能遥感监测”“海岸带‘空-天-地-海’一体化协同观测”“陆海统筹地质调查与成果应用”“海岸带沉积动力过程与环境生态效应”“海岸带生态修复与蓝碳增汇”“海岸带区域新污染物环境暴露与综合防控”“海岸带水下生态系统光学观测”“海岸带大气污染防治”“地理大数据、数字孪生与海洋/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大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观测、模拟与评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与人类活动响应”“海岸带、近海遥感监测与灾害过程、智能预警与防控”“海岸带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估”“海岸带激光雷达探测技术及智能应用”“海岸带地下水循环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海岸带多源遥感数据融合与应用”“海洋环境观探测及应用”“河口海岸生态环境监测”“海岸带动力过程数值模拟与观测”“海岸带地质环境过程与生态监测评估”“水产养殖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海岸生物-泥沙相互作用及系统韧性”“海岸带地质沉积过程与资源环境效应”“大数据赋能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海岸带生态修复与韧性提升”“人-海耦合系统的评估与模拟”“珊瑚礁生态保护与监测预警前沿”“平陆运河河口海湾生态环境演变过程与机制”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分会场口头报告总数为400余个,学术墙报交流56人次。
与会学者深入探讨了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监测技术革新、人类活动影响评估及可持续发展路径,充分体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为海岸带科学研究和生态管理提供了创新思路和技术支撑。会议聚焦观测-模拟-评估-治理全链条研究,展现了遥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海岸带精细化管理和韧性提升中的重要作用,为推动人海和谐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案例。
分会场学术报告现场
大会闭幕式对本次盛会进行了总结,宣布了学生“优秀报告奖”(45人)的获奖名单。优秀报告奖获得者代表戴泽涛同学(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发表了获奖感言。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所长秦松研究员在闭幕式环节致辞,他对海岸带大会进行了简要总结和展望,对当前和未来时期海岸带科学研究提出“协作创新、群策群力、共护美丽海岸带”的殷切希望。最后,第四届海岸带大会承办方——南京大学代表高建华教授发表讲话。
本次大会由中国遥感应用协会海岸带遥感分会、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海岸带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承办。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宁波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南黄海地球多圈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海洋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烟台海岸带地质调查中心、平陆运河河口海湾生态系统广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昌邑海洋生态与工程研究站、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共同协办。
大会云集了海岸带遥感、环境过程及生态修复以及海岸带地质等众多领域的科研专家、应用学者及企业代表,围绕海岸带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可持续发展趋势展开深入交流。会议涵盖丰富议题,呈现多场高水平学术报告,并通过多样化的形式促进科研与应用互动。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深化了国内海岸带科学领域的学术合作,也为青年学者和研究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推动我国海岸带科学研究迈向更高水平。
大会闭幕式及颁奖仪式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