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海岸带所基于荧光成像技术揭示重金属复合暴露对机体氧化应激的影响

重金属污染与疾病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环境中重金属经生物积累、转移和放大过程,对生物链各营养级产生严重危害,并对生态系统构成潜在毒性效应。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海岸带生态环境监测与健康研究组(陈令新研究团队)基于前期研究基础发展了HClOSO2衍生物双响应的分子荧光探针D-P,实现重金属单/双组分(Hg2+/Cd2+)复合暴露下生物体内氧化还原相关的活性物种的可视化动态监测。

探针D-P的分子结构中,苯基硫醚与C=C双键分别作为次氯酸(HClO)和二氧化硫(SO)的特异性响应位点;二者与对应底物反应生成不同化合物,并产生不同发射波长的荧光,从而实现对HClOSO₂衍生物的区分检测(图1)。该探针能有效应用于植物、斑马鱼及人类细胞中,实时监测HClOSO₂衍生物的动态变化。研究显示,重金属Hg2+/Cd2+复合暴露可引起植物和人体细胞中活性氧物种(如HClO)含量显著上升,复合暴露进一步加剧机体氧化应激水平,且存在协同增强效应。与此同时,机体通过激活自我防御机制调节 SO₂ 衍生物的生成量,以应对氧化损伤并试图维持氧化还原平衡。因此,SO₂ 衍生物的变化可间接反映细胞抗氧化应激的过程。

1 分子荧光探针研究重金属复合暴露对机体氧化应激的示意图

研究中SO2预处理小麦种子降低了重金属单一及其复合胁迫下HClO水平,减轻了重金属胁迫导致的氧化损伤,表明SO2预处理可提高农作物对重金属胁迫的抗性,为提高农作物在重金属胁迫下的抗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图2)。此外,研究发现Hg2+诱导组的荧光信号高于Cd2+诱导组,表明Hg2+可能诱导更大的毒性,可导致更强的氧化应激(图3)。

2 重金属Hg2+Cd2+单一和复合暴露下小麦幼苗根尖成像研究

3 重金属Hg2+Cd2+单一和复合暴露HepG2细胞内源性HClOSO2衍生物水平的成像研究

该研究通过监测环境胁迫下机体活性分子的波动变化,在分子与活体层面上深入探究其作用机制;为探索重金属复合污染暴露的毒理效应、解析“污染与健康”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文章第一作者是烟台海岸带所博士研究生张丽,共同通讯作者为张良伟副研究员、王晓艳教授和陈令新研究员。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和泰山学者计划的支持。


论文信息:

Zhang Li,Tan Jiangkun,Yang Xintong,Fang Shujing,Wei Shaoyu,Liu Shudi,Zhang Liangwei,Wang Xiaoyan,Chen Lingxin. Dual Responsive Fluorescent Probe for Exploring Hypochlorite and Sulfur Dioxide in Different Heavy Metal Ions Related Stress Models[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25,496: 139543.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4389425024628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春晖路17号  邮编:264003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10756号-1  烟公网安备37060202000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