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装备国产化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日前,国家海洋仪器装备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青岛正式成立。它是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批准设立的我国第一个挂牌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也是海洋仪器装备领域第一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科学时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乃胜。
 
《科学时报》:请你简单介绍一下海洋仪器装备在国际上的发展情况。
 
李乃胜: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上世纪50年代以前,主要依靠调查船完成点、站的监测任务。六七十年代,海洋监测技术飞跃发展,监测仪器电子化,电子计算机初步应用,开始迈入自动观测阶段,飞机、卫星遥感问世。80年代以来,微机的应用和集成电路的普及大大提高了海洋监测的自动化程度,步入空中、水面、水下立体监测为一体的监测体系。90年代,海洋仪器装备进入智能化阶段;DSP芯片大量问世,使海洋仪器的数字信号处理功能大大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海洋仪器具有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图像处理功能。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发达国家的战略重点从太空转向海洋,现代海洋监测技术总体上向高集成度、高时效、多平台、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科学时报》:我国现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李乃胜: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仪器仪表产品的技术水平处于国际上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的水平,中低档产品品种基本齐全,能够批量生产、质量稳定;在工程应用技术方面,已经能够承担一部分国家重大工程仪器仪表系统成套工作,开始摆脱被国外公司垄断的局面。但在高技术含量的自动化仪表及系统、科学测试仪器、传感器元器件等产品的竞争上,国内行业基本都处于相当被动的境地。按国家统计局和有关行业部门统计,国外公司的中档产品以及许多关键零部件占有了国内60%以上的市场份额,大型和高精度的仪器仪表及海洋仪器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海洋仪器是我国仪器仪表行业中最薄弱的行业之一,国家级专业研究院所几乎空白,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是全国唯一专门从事这项研究的地方所,基本没有专业的海洋仪器生产企业,海洋仪器装备的研究成果大都保存在研究单位的档案室内。我国海洋仪器装备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第一,技术方面,我国产品的可靠性较差,国内高档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就是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与国外产品相差1~2个数量级,在测量精度上要与国外产品差1个数量级。国外产品智能化程度相当高,通过对原始信息的数字处理,更好地排除了外部干扰对信息的影响,提高了产品的耐环境性和测量真实性,而国内现有产品智能化程度还较低。另外,产品的网络化在国外已经进入实用阶段,而我国基本上处在起步阶段。国内产品技术更新周期长,且缺乏针对使用对象而开发的专用解决方案。
 
第二,综合实力方面,国内行业规模小,海洋仪器装备行业的总产值较低。2003年国内仪器仪表总产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82%,国内工业总产值的1.79%。而美国商业部国家技术和标准研究院(NIST)提出的报告称:美国20世纪90年代仪器仪表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
 
此外,国内劳动生产率低,技术开发投入普遍不足。
 
《科学时报》:成立国家海洋仪器装备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重要性何在?
 
李乃胜:海洋装备的技术水平和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新中国的海洋事业完成了“查清中国海,进军四大洋,登上南北极”的宏伟目标,掀起了蓝色产业的5次浪潮,成功引进了南美白对虾、海湾扇贝等一系列名优特品种。但在我们的海洋调查船上、实验室里、涉海生产企业的车间里等等,大多数仪器设备仍然主要靠进口。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沉重的话题。
 
海洋科学是一个以探测、调查为前提,探索海洋科学规律的自然科学领域,如果海洋装备上不去,很难取得高精尖的海洋科学调查资料。因此,这个基地的建设就是瞄准国家目标,立足国际前沿,面向中国市场需求,完成海洋仪器装备国产化这一重大课题,这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建设国家海洋仪器装备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只是第一步,总体目标是建立一个海洋仪器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基地。
 
《科学时报》:海洋仪器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基地的发展愿景是怎样的?
 
李乃胜:海洋仪器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基地的研发平台,由国家海洋仪器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海洋仪器装备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组成,以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为主组建,对国内外涉海研发机构开放;其产业化平台以海信集团和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组建的海洋仪器装备公司为主体建设。
 
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以青岛为中心面向全国的海洋仪器装备研发和产业基地。立足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的战略需求,在海洋环境立体监测、大型海洋工程装备研制等方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海洋仪器装备中的应用,突破海洋仪器装备设计、制造的关键技术瓶颈,实现海洋仪器装备产业化,满足国家海洋权益、海洋管理、海洋防务、减灾防灾、环境保护、经济建设和海洋资源开发的需要。
 
我们要追求“国内唯一,国际一流”,实现“三年三大步”。第一步,2007年,完成青岛国家海洋仪器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基地的策划与申报工作,这个工作已经完成;第二步,2008年,建成国家海洋仪器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组建以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为主体的研发平台、以海信集团为主体的产业化平台,完成基地建设工作;第三步,2009年,基地进入试运行阶段,完成首批成果的产业化工作,产品开始投入市场。
 
我们计划,“十一五”期间申请并承担重点海洋仪器装备项目3~5项,完善10~20项现有成果的产业化准备工作;生产出5~10种海洋仪器装备产品,初步形成产品营销网络及售后服务体系,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培养一批技术创新带头人和高新企业管理人才,一大批海洋仪器设备生产的高级技术工人,完成30项左右的前沿课题的海洋仪器装备研制任务。
 
《科学时报》:目前,基地建设是否面临挑战?
 
李乃胜:技术开发投入普遍不足。尽管国家加大了在海洋仪器装备方面的投入,但仍无法满足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国内研发单位在人力、财力方面都不能支持长期的技术创新工作。
 
但是,我们开展了广泛的科技合作。对外,我们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对内,我们进行大联合,充分吸收各科研院所的资源,进行产学研大联合,我们一定能在现实中走出一条新路。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春晖路17号  邮编:264003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10756号-1  烟公网安备37060202000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