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自然》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
 
抗疟疾新药筛选结果

 
现在每年仍有近2.5亿疟疾病例见诸报道,死亡人数超过80万,其中大多数死亡者是5岁以下儿童。疟疾寄生虫镰刀形疟原虫以精于产生抗药性而著称,所以迫切需要新药。本期Nature上的两篇研究报告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希望:通过识别数以千计能够抑制红细胞中无性阶段镰刀形疟原虫生长的化合物,也许可以找到青蒿素的替代药物,它们很多在结构和机制上都与目前的药物截然不同。Guiguemde等人发表了对超过30万种化合物的一个化学基因组筛选结果:共有1300种有疗效,其中561种具有很强药效和广谱治疗作用。Gamo等人筛选了来自葛兰素史克公司化学药品数据库的近200万种药物,发现超过13500种有疗效,其中很多对抗多种药物的分离体都有活性。这些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潜在线索,从事抗疟疾新药研究的学术机构及企业的实验室都可以免费获取。本期封面刊登的“三维等值面”所示为红细胞中镰刀形疟原虫裂殖子感染。
 
微RNA和根细胞命运
 
在经典植物模型拟南芥中对植物根发育所作的一项研究发现,一种微RNA(miRNA165/6)与细胞间的通信有关,并且是根细胞命运的一个决定因子。将水和溶质从根向茎输送的木质部微管的模式形成,被发现取决于一个新颖的双向信号作用通道,该通道涉及一个转录因子在一个方向上、microRNA在另一个方向上的细胞到细胞间的运动。这个转录因子为SHORTROOT,是在维管柱中产生的,它进入内皮中,在那里与SCARECROW一起激发微RNA MIR165a和166b,后者又回到维管细胞中,降解它们的目标、编码“Class Ⅲ homeodomain-leucine zipper”转录因子的信使RNA。这个调控通道中由在演化上保守的转录因子和miRNA组成的一个级联的参与表明,它也许是对陆地生长条件的一种演化适应。
 
超新星SN 2005E的
 
与众不同之处
 
暗超新星SN 2005E的新颖性质意味着,它并不是很适合现有的超新星类别。Ib、Ic和Ⅱ型核心坍缩超新星被认为是当一个大质量星在其生命最后爆炸时形成的,而Ia型超新星则是一颗吸积型白矮星热核爆炸的结果。Perets等人从光谱数据得出结论认为:SN 2005E富含氦,像一颗Ib型超新星一样,缺少Ia型超新星典型的氢、硅和硫的光谱线。但基于它存在于一个“老”的恒星环境中、且喷出物较少的事实,他们认为它不是起源于一个核心坍缩超新星,而是起源于一个低质量的、老的前身星,可能是存在于一个双星体系中的一颗吸积氦的白矮星。Kawabata等人对此却有不同看法。他们说,SN 2005E像SN 2005cz,后者是一颗Ib型超新星,其不寻常之处是,它是在一个椭圆形星系中被发现的。他们提出,对SN 2005E和SN 2005cz的最好解释是,它们是处在“大质量”低端(6~12个太阳质量)的大质量星核心坍缩的产物。在为这两篇论文配发的文章中,David Branch在关于恒星怎样爆炸的最新思想背景下对这两个模型进行了讨论。
 
海洋的确存在变暖趋势
 
海洋上层起一个巨大的热汇(吸热装置)作用,吸收了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产生的绝大部分过剩能量。这使得海洋热含量潜在成为气候变化的一个关键指标。但要使其能够用于评估全球能量平衡及作为气候模型的一个限制条件,我们就需要对这样一个关键指标在测量上的不确定性有很好的了解。目前,海洋热吸收的幅度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关于年际变化模式的估计值尤其相差较大。在一项重大国际合作研究中,Lyman等人对能够获得的上层海洋热含量异常曲线进行了比较,同时分析了与它们相关的不确定性的来源,包括在校正一次性深海温度测量器的数据所存在的偏差时面临的困难。他们发现,尽管存在不确定性,但有明确而可靠的证据证明,在1993年和2008年间存在一个每平方米0.64瓦特的变暖趋势。
 
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精英”
 
某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被称为控制病情发展的“精英”)长期不用治疗而能保持极低的病毒负荷。在这些人中,若干种HLA Class I等位基因富集,最显著的是HLA-B57。这篇论文提供了关于这些“精英”们何以可能产生针对艾滋病病毒的有效免疫反应的一个模型。根据该模型,HLA-B57结合较少的自身肽,形成一个具有增强的交叉反应性的T细胞库,并形成针对该病毒的一个更有效的T细胞反应。这项工作对于预防接种策略也许会有意义。
 
芽殖酵母基因组的3D图
 
芽殖酵母细胞核中染色体的三维构形已从一个分辨率为千碱基对的染色体内和染色体间相互作用图中被确定,而这些相互作用则是通过高通过量染色体捕捉方法识别出的。其基因组总体形状像一朵睡莲,有32个染色体臂从由细胞核一个极上簇集的“着丝点”所形成的根部伸出。这个3D图(它是一个忽略了染色体动态性质的快照)让人们首次有机会以高分辨率一睹一个真核基因组的架构,它凸显了即便是这样简单的一种生物的基因组的三维复杂性。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应能揭示决定这一结构的DNA序列所遵循的普遍组织原则。
 
(田天/编译,更多信息请访问www.naturechina.com/st)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春晖路17号  邮编:264003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10756号-1  烟公网安备37060202000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