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性有机物污染微囊藻毒素对水产品安全性影响通过验收
2008-03-11 来源:中科院 | 【 大 中 小 】
2008-03-11 来源:中科院 | 【 大 中 小 】 | 【打印】 【关闭】
3月7日,中科院创新方向性项目“再生性有机物污染微囊藻毒素对水产品安全性的影响”验收会在水生所召开。项目负责人谢平研究员对项目进行了总结报告,就我国目前围绕蓝藻产生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 MC)的污染问题,对我国几个重点湖泊中的水产品食用安全性开展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了如下进展:1)在国内率先开展了MC在水生经济动物(鱼、虾、螺、蚌)体内各种器官中累积与分布规律的研究,积累了一批宝贵的数据;2)首次发现虾的生殖系统是除肝胰腺外,MC累积的第二个重要器官,指出从成体传递到后代的MC可能显著影响这些动物的繁殖行为乃至种群动态;3)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用LC/MS同时测定水生动物样品中MC-LR和MC-LR-GSH的方法;4)通过营养学方法研究MC对不同食性鱼类的营养生理学效应。
该项目于2004年12月启动,2007年结束。截至目前,总共发表研究论文32篇,其中,SCI论文30篇,JCR排名30%以内的论文共22篇;出版专著1部;申报制定关于水产品中的微囊藻毒素的检测方法的国家标准1项。此外,该项目的研究结果,为新华社内参“专家呼吁蓝藻水华引发的毒素污染问题亟待加强研究”提供了关于太湖和巢湖微囊藻毒素污染对水产品食用安全性影响的数据。
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吴丰昌研究员任组长的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圆满完成了项目任务书要求的各项任务和指标,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再生性有机污染物的防治及其对水产品安全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一致同意通过验收,总体评价为优。并就该项目的后续研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