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鸟类因湿地退化而死去
南汇东滩湿地曾经是鸟类的天堂。
每年的2月2日是国际湿地组织确立的“世界湿地日”。而在上海,同为市郊湿地的南汇东滩湿地和崇明东滩湿地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崇明东滩湿地内如今鸟类自由翱翔,游人如织;而作为上海市划建的第一个野生动物禁猎区——南汇东滩湿地,却面临着被纳入城市建设用地的困局。
从2012年11月开始,一批环保志愿者发起一轮声势浩大的保卫南汇东滩湿地的行动。不过,他们至今仍未得到政府方面的积极回应。上海市政府仅称,未来将考虑对此处进行重新规划。
上海湿地保卫战的背后,折射出多年来中国湿地数量日渐减少、湿地立法遥遥无期的窘境。多名专家再次呼吁,湿地对于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作用无可取代,未来须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工作。
昔日的鸟类天堂
广袤的湿地,是上海这座城市得天独厚的资源。长江裹挟着泥沙和各种微生物一路奔腾而下,在上海汇入大海,并形成丰富的湿地资源。南汇东滩湿地,就位于上海最东侧入海处附近,号称全上海最早见到日出的地方。
从上海火车站下车,驱车沿南北高架桥、西藏南路隧道、杨高南路一路东行约83公里之后,一片广袤的湿地映入眼帘。弯弯曲曲的小道、随风起伏的荒草,冬日的严寒将近处的淤泥冻成硬土,间或有几只水鸟在远处的滩涂掠起。
“因为有着禁猎区的身份,这里曾经是出了名的鸟类天堂,我们经常来这里观鸟。但如今,南汇东滩湿地的面积越来越小,而且还要被开发。”上海志愿者小杰(化名)叹息道。
该湿地东临东海,西至两港大道—南芦公路,南濒杭州湾,北到浦东与南汇交界处,总面积为122.5平方公里,约占原南汇区总面积的17.8%。
小杰说,南汇东滩禁猎区是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处在候鸟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是候鸟南迁北往的重要中转站。它也是上海市滩涂湿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世界自然基金会则把这里定为“河口综合管理示范点”,欲推动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禁猎区内水鸟栖息地基础生境营造和管护。
根据此前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部门和科研人员的调查,南汇东滩观测到鸟类的单次最高纪录达21599只,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白鹤、东方白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7种,上海市重点保护鸟类5种,属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动物4种、附录二动物11种。同时,在此记录到的黄嘴白鹤、三趾鹬的数量,已达到国际重要湿地标准。
2006年前后,上海市绿化市容部门就已关注到南汇东滩湿地对于鸟类迁徙的重要意义,并就此和原南汇区政府一起宣布成立禁猎区。禁猎区主要对猎捕行为作出规定,以保护野生动物在栖息地的安全。
“即便这样,也没能改变它的命运。”小杰介绍说,每年成千上万只候鸟经过长途跋涉后,会在这里短暂停留,然后再飞向迁徙地。秋冬时节,一般都是观鸟的“旺季”,他们经常带着相机来此记录。2012年春天,他们还组织了一批人来此大规模种植芦苇。不过,到了2012年11月,他们发现来此落脚的候鸟比以往至少减少了1/3。
浦东新区野保站的工作人员也证实,2008年、2009年,这里有成片的芦苇和水鸟,而2012年冬天基本没有鸟来,因为“这里已经没有食物,水域也在减少”。
不断逼近的危险
南汇东滩湿地面临着两大威胁:一个是人为土地复垦,另一个则来自它本身——它只是野生动物禁猎区,而非保护区。
也就是说,这段地块的性质和原有规划就是主城区建设用地,最终它可以被开发,甚至是不可避免地被开发。这或许才是它最大的弱点。
不出意外,这里将建起和上海主城区并无二致的高楼大厦,还有以各种名义美化的住宅、旅游用地。对于南汇东滩湿地的这个“未来身份”,上海市浦东林业站等部门均予以证实。
小杰说,世界自然基金会设在南汇地区的观测区就在东滩湿地的核心区域,这里原本是芦苇密布的最佳观鸟场所,但如今周边也几近干涸。一些湿地被开垦成农地,另外一些地区则被围成鱼塘,准备蓄养鱼虾。小杰向渔民询问得知,这些土地被当地人从土地的产权所有方承包过来,所以他们有权处置这些湿地。
“实际上,这些人为地将湿地复垦为耕地、种植稻米或养鱼养虾的行为,早在2009年就开始了,只不过这两年他们复垦的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入湿地中心。”另外一名志愿者王杨(化名)表示,根据他从有关部门得到的消息,复垦的湿地已从前些年的2000亩扩大到现在的五六千亩,“有些是当地农民的零散行为,有些是获得产权单位批准的,而且听说2013年复垦面积还要扩大”。
王杨认为,大规模的复垦严重破坏了湿地原有的生态,虽然复垦能获得经济效益,但“为这点钱破坏生态湿地,我觉得得不偿失”。
据了解,南汇东滩湿地的产权主要属于上海临港新城、上海市社保中心等数个部门。上海临港新城土地储备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禁猎区在2005年后已被划为建设用地,2008年时东滩排水功能不好,积水较多,不适宜种地,所以土地一直没有利用起来。现在,上海市社保中心打算委托一家合作社进行复耕。这个区域将被用于城市建设,未来的趋势是统一收回、统一建设。
临港产业区管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也表示,禁猎区附近的区域早有开发规划,不存在需要保护的问题。事实上,临港新城规划之初就是产业区的概念,整个临港地区都将被先后开发。
“我们了解现在土地对于上海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但也不能因为一时的经济利益忽视了湿地长远的生态利益。”王杨对这块湿地未来的命运表示担心,对于主管部门的态度也“难以理解”。
请愿书与回复
为拯救这片处在消失边缘的湿地,志愿者们付出了很多努力。
2012年12月7日,在上海夜鸟会论坛里,志愿者发起了征集市民签名“上海南汇东滩禁猎区湿地保护呼吁书”的活动,希望集合众多环保人士的努力,留住这片湿地。
“美丽的海岸滩涂,成群的海边候鸟,随手可拾的小螃蟹、弹涂鱼、黄泥螺……这些是不是都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呢?滩涂湿地的消失,对候鸟是灭顶之灾,对城市生态安全也会构成威胁。”签名组织者表示,他们恳请上海市政府重视南汇东滩湿地的重要价值,呼吁立即停止南汇东滩禁猎区湿地的农业开垦等破坏性开发;提升南汇东滩禁猎区的保护力度;将禁猎区中现存的10~20平方公里成片滨海湿地列为上海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2012年12月12日,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副总工程师谢一民针对志愿者们的呼吁公开表示,目前绿化市容部门正在与浦东新区及土地所有者进行协商,力求解决禁猎区的土地保护利用问题,继续发挥其鸟类栖息地的作用。同时,浦东新区也正在考虑制定保护南汇东滩湿地的管理办法,依法管理禁猎区。
谢一民坦言,目前上海对于湿地的集中保护主要聚集在长江口北段。未来将考虑对南汇东滩区域进行重新规划,并预留几万亩的滩涂作为保护区域。同时,未来3年内将在南部布局6~8个野生动物补充栖息地,比如现有的湿地公园、滨江森林公园等,以解决保护区南北不平衡的问题。
湿地保护之惑
上海南汇东滩湿地的逐步“失守”,在某种程度上折射了中国湿地保护的现状。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拥有660万公顷湿地,自然湿地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3.77%,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受土地不合理利用、湿地保护与管理困难等因素影响,我国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的问题依然突出。
中国湿地博物馆馆长陈博君介绍说,目前我国的湿地状况不容乐观,“湿地的周边环境一般比较好,房地产商都想拿地开发,对环境保护构成直接威胁”。
东滩湿地为何失守?在王杨看来,恰恰是因为我国没有一部湿地保护法,“仅靠志愿者呼吁和林业部门倡议,不可能遏制地方政府及房地产商开发湿地的冲动”。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总工程师刘月良也表示,国家没有一部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这导致湿地保护无法可依。“湿地很重要,但是如何保护、管理,哪些需要保护,哪些需要开发利用都‘无法可依’。这给湿地保护造成很大的困难。”
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我国湿地保护的力度在不断加强,并取得一定的成绩。记者从2012年12月中旬举办的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已累计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550多处、国际重要湿地41处、国家湿地公园213处,超过50%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近5年来,各级政府累计投入30多亿元,恢复湿地近8万公顷。
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马广仁在会上表示,2013年,我国将推进全国湿地保护条例的制定,并适时开展打击破坏湿地资源的专项行动。“国务院法制办对湿地立法支持力度很大,我们将进一步与农业、海洋、环保、水利等部门沟通协调,缩小分歧,扩大共识,为全国性条例的出台打好基础。同时,我们将尽快出台《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规定》,以规范林业部门的保护管理工作。”
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扩大湿地面积”的要求,这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指针。在我国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的严峻形势下,为扩大湿地面积,有关部门将“采取超常规的措施”。
马广仁强调说,下一步我国湿地修复的重点仍为萎缩退化的重要湿地,以自然恢复为主,并辅之以综合的人工措施,“要特别重视湿地恢复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记者还获悉,林业部门正在加紧进行全国湿地资源的调查工作,预计将于今年6月底完成全部工作,以便为国务院发布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作好准备。
“国家对湿地的保护会越来越完善,但我希望在湿地法出台之前,不要再有另外一个南汇东滩湿地消失。”王杨说,保护湿地不单是在保护候鸟和生态环境,也是在保护人类自己。因为当湿地消失殆尽时,人类消失的日子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