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孔海南在北京“珍爱海洋”图片摄影展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上海交通大学开发出以海洋赤潮预报预警专利技术为基础的“赤潮藻类水生态显微影像监视与分析系统”样机。
此次活动是由国际顶级护肤品牌LA MER海蓝之谜联合《中国国家地理》共同举办的,旨在向公众呼吁,除了“绿色”环保,“蓝色”环保的时代也已到来。
最近几年,由于工业和生活污染物的增加,我国水污染问题频发。渤海、南海、滇池、太湖甚至三峡水库都出现了严重的赤潮或蓝藻灾害。2007年5月太湖暴发的藻华灾害直接导致无锡市停水,影响了市民日常生活。
刚刚发布的《2009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依然在恶化,监测的18个生态监控区共21个近岸海域生态系统中,约76%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2009年全年发现海洋赤潮68次,累计面积约14100平方公里。
上海交通大学开发的海洋赤潮及湖泊蓝绿藻遥测系统在2004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09年,该项目获得LA MER资助,得以加速该系统的设备化进程。经过1年研究,目前,“赤潮藻类水生态显微影像监视与分析系统”成套设备已通过专家验收,将于5月31日拿出第一台样机。
据介绍,这套样机可以对蓝绿藻的堆积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可根据需要对影像监控系统进行远程操纵,从而实现了海洋赤潮和湖泊蓝绿藻的远程监视功能,令有关部门可以在赤潮和蓝藻大规模暴发之前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孔海南表示,该项目旨在形成实用的有害赤潮蓝藻灾害预报手段,为国家海洋管理部门提供一种新型海湾赤潮灾害管理技术。据悉,该设备将来可直接加装在东海海域原有的浮标上,进行我国海洋赤潮最频繁发生海域——东海海域的赤潮灾害的试验预报预警工作。
孔海南向《科学时报》记者介绍,目前这套系统已投入使用,应用于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设在太湖的监测站,并有望在其他地区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