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海平面上升是长期挑战

 
卫星跟踪到海平面上升变化
 
 
国家海洋局日前发布《2012年中国海平面公报》显示,2012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为1980年以来最高值,海平面较常年(1975~1993年)高122毫米,较2011年高53毫米。
 
监测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80年至2012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2.9毫米/年,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什么原因造成海平面上升趋势不断加剧?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研究员刘克修认为,全球海平面上升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水增温膨胀、陆源冰川和极地冰盖融化等因素造成的。
 
20世纪全球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1~2毫米。上世纪70年代以来,大洋增温和陆源冰川融化对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贡献约为70%~80%;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极地冰盖融化的贡献率有所增加。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沿海海平面受海温、气温和气压等水文气象因素影响呈明显上升趋势。1993~2011年,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约2.8~3.2毫米/年,同期中国近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7毫米/年。
 
国家海洋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存在区域差异,渤海西南部和长江口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较大,1980~2012年上升幅度超过150毫米,远高于全国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幅度的100毫米。
 
“区域海平面上升幅度较大与局地地面沉降有一定关系。”该负责人解释说,“天津、河北和上海等地区位于河口淤积平原,地质结构松软,由于地下水超采和大型建筑物群的沉积压实作用,地面沉降幅度较大,沉降区域广,海平面的相对上升幅度增加,影响范围增大。”
 
监测结果显示,1959~2011年,天津滨海新区最大累计沉降量为3.401米,地面高程已低于平均海平面1.061米;2009~2011年,年平均沉降量为23毫米。1921~2008年,上海市区最大累计沉降量达2.63米;仅2008年,上海平均地面沉降量为6.4毫米,中心城区平均沉降量为7.6毫米。
 
刘克修指出,海平面上升是全球变暖在海洋中最显著的响应,对人类的影响巨大。
 
海平面上升将直接造成沿海低洼地带淹没、湿地变迁、沿海防护工程功能降低,城市洪涝和海水倒灌威胁加大。
 
此外,海平面上升作为一种缓发性海洋灾害,其长期的累积效应将加剧风暴潮、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和咸潮等海洋灾害的致灾程度,淹没滨海低地、破坏生态环境,给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例如,在高海平面背景下,风暴潮过程带来的长时间增水进一步使致灾时间加长,损失加大。2012年8月,中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同期高159毫米,为1980年以来同期最高值。在此期间,先后有双台风“苏拉”和“达维”、强台风“海葵”、台风“启德”、双台风“天秤”和“布拉万”六个热带气旋影响中国沿海,给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造成严重损失。
 
海平面上升还引起海洋动力作用增强,淹没低滩,加剧海岸侵蚀灾害。2012年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结果表明,海南海口南渡江入海口以东岸线侵蚀严重,2008至2012年累计最大后退距离超过40米,沿岸防风林受损。
 
“由于海洋的滞后效应,即便气候变暖趋势减缓或停止,海平面上升的趋势也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在刘克修看来,应对海平面上升成为人类面临的一项长期挑战。
 
为有效应对海平面上升,国家海洋局建议沿海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根据海平面上升评估成果对堤防加高加固;合理控制采掘行为,降低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影响程度;加强滨海湿地、红树林、珊瑚礁等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形成应对海平面上升的立体防御等。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春晖路17号  邮编:264003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10756号-1  烟公网安备37060202000025号